弘扬中华传统文化(二十四节气)——惊蛰!

2022-03-05 10:51:12

 



《惊蛰》

陌上杨柳方竞春,塘中鲫鲥早成荫。
忽闻天公霹雳声,禽兽虫豸倒乾坤。
——(唐)刘长卿



惊蛰,又名“启蛰”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。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。时至惊蛰,阳气上升、气温回暖、春雷乍动、雨水增多,万物呈现生机盎然的景象。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,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,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。



惊蛰时节,春气萌动,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。所谓“春雷惊百虫”,是指惊蛰时节,春雷始鸣,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。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、万物生机盎然。


惊蛰分为三候:“一候桃始华;二候仓庚(黄鹂)鸣;三候鹰化为鸠。”描述的是已是进入仲春,桃花红、梨花白,黄莺鸣叫、燕飞来的时节。一般气候规律,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开始转暖,雨水渐多,大部分地区都进入了春耕。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,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。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。



惊蛰总的来说是明显变暖,所以饮食清温平淡,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,增强体质以抵御病菌的侵袭。还有就是这一时期气候比较干燥,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、外感咳嗽。生梨性寒味甘,有润肺止咳、滋阴清热的功效,民间素有“惊蛰吃梨”的说法。